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铂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> 新闻动态 > 打下的坚决不还,以色列不愿放赫尔蒙山,叙以谈判恐怕要吹了
打下的坚决不还,以色列不愿放赫尔蒙山,叙以谈判恐怕要吹了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3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80

叙以谈判陷入僵局:赫尔蒙山成关键障碍

当前,中东局势的焦点集中在叙利亚与以色列的谈判上。就在联合国大会召开前夕,双方突然加快了接触节奏,叙利亚总统巴沙尔·阿萨德甚至罕见松口,表示“未来几天可能会有进展”。然而,这场谈判背后隐藏着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矛盾——以色列坚决要求控制赫尔蒙山,而叙利亚方面则寸步不让,使得本就微弱的和平希望更加渺茫。

赫尔蒙山:战略要地与生存命脉

要理解这场僵局,首先得明白赫尔蒙山为何如此重要。这座山位于戈兰高地缓冲区的核心地带,海拔2814米,是地中海东岸的最高点,距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仅40公里,堪称叙利亚家门口的“天然瞭望塔”。

展开剩余76%

对以色列而言,赫尔蒙山的战略价值无可替代——在山顶部署雷达和电子战设备,就能俯瞰叙利亚和黎巴嫩全境,甚至连伊朗的低空无人机都难以避开监控。此外,赫尔蒙山还掌握着中东的“水命脉”。戈兰高地是约旦河的发源地,巴尼雅斯河、达恩河等重要河流均源于此,最终汇入以色列的“生命之源”加利利海。以色列全国40%的淡水供应依赖这一地区,而赫尔蒙山正是这片“水塔”的核心制高点。因此,对缺水的以色列来说,控制这里不仅是军事需求,更是生存保障。

半个世纪的争夺:历史与现状

赫尔蒙山的归属问题已持续半个多世纪。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,以色列占领了戈兰高地大部分地区,直到1974年《部队脱离接触协议》签订,以军才撤出赫尔蒙山,改由联合国维和部队监督停火。然而,去年12月,以色列以“安全局势变化”为由,突然派兵重新占领缓冲区,这是50年来以军首次公开越过停火线进入叙利亚领土,赫尔蒙山再度落入以色列手中。

如今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强硬表态,称“戈兰高地将永远属于以色列”,国防部长加兰特更直接要求军队“冬季继续驻守赫尔蒙山山顶”。以色列的谈判策略十分明确:在草案中承诺撤出去年新占的部分区域,但唯独将赫尔蒙山排除在外,同时要求将大马士革至叙以边界的空域划为禁飞区。简单来说,以色列想用“部分撤军”换取对战略要地的永久控制权,既保障安全,又掌握水源。

美国也在背后推波助澜,希望借此协议塑造成自身的外交成果,同时帮助以色列在加沙战争后重振地区威慑力。然而,叙利亚方面绝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。对叙利亚政府而言,赫尔蒙山是国家主权的“红线”——作为国际公认的叙利亚领土,若让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首都附近的制高点,不仅威胁国家安全,更损害国家尊严。叙利亚军事专家法耶兹·阿斯马尔直言,以色列的要求“严重侵犯叙利亚主权”,这样的条款“完全不可接受”。总统阿萨德也明确表示,当前谈判仅涉及安全安排,“和平或关系正常化不在讨论范围内”,更不可能在领土问题上让步。

谈判分歧:目标南辕北辙

更棘手的是,双方对谈判的基础理解完全不同。以色列希望效仿“戴维营模式”,以局部妥协换取长期利益;而叙利亚则坚持回归1974年《部队脱离接触协议》框架,要求以军完全撤出缓冲区,恢复联合国监督的停火状态。一方想“固化既得利益”,另一方要“恢复原有格局”,核心诉求的冲突几乎无解。

目前的情况十分尴尬:尽管美国和以色列急于推动协议达成,但叙利亚在主权问题上没有退让的余地。有分析人士指出,以色列之所以死咬赫尔蒙山不放,除了军事和水源需求外,还有更深层的战略意图——通过控制这一制高点,持续压制叙利亚、黎巴嫩真主党及伊朗在地区的影响力。然而,这种“以强凌弱”的谈判姿态,反而让和平更加遥不可及。

结语:安全与主权的碰撞

归根结底,赫尔蒙山之争是“安全需求”与“主权尊严”的激烈碰撞。在以色列眼中,这里是不可或缺的安全屏障;而对叙利亚来说,这是无法愈合的主权伤疤。只要这一矛盾无法化解,叙以和谈就只能在试探中徘徊。

尽管国际社会高度关注,美国也在积极斡旋,但若双方无法在核心利益上作出妥协,所谓的“谈判进展”恐怕只是空中楼阁。中东的和平进程向来曲折,而赫尔蒙山这座巍峨的高峰,如今正像一块巨石,横亘在叙以和解的道路上。未来是搬开石头还是继续僵持,不仅取决于两国的博弈,更牵涉背后大国的角力。至少目前来看,和平的曙光仍被重重迷雾笼罩。

发布于:天津市